作者:王海潮,姚伯龍
單位: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,江蘇 無錫 214122;功能涂料研究室,江蘇 無錫 214122
摘要:以分子量為58 000 的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)作為模板,用由正戊醇、乙醇、去離子水以及0.18 mol/L 檸檬酸鈉組成的溶液作為前驅液,利用氨水和正硅酸乙酯(TEOS)合成了一定長度的SiO2 線,再用少量的鹽酸多巴胺和三羥甲基氨基甲烷包覆硅線后以TEOS 生成納米球沉積在SiO2 線上,形成枝芽狀微納結構。隨后將其加入自制支鏈含脲和酰胺鍵的新型聚氨酯中,考察了上述枝芽狀粉體對聚氨酯涂膜疏水性、透過率和機械性能的影響,并與球形和線形SiO2 粉體進行比較。結果表明,枝芽狀SiO2粉體與樹脂的相容性和分散性有所改善。在添加量為3%時,聚氨酯涂膜的透過率達到90.99%,拉伸強度較純樹脂增加了3.1 MPa而達到8.4 MPa,涂膜的熱穩定性、耐水性、疏水性以及在玻璃上的附著力都有所提高,鉛筆硬度更是達到了6H,磨損率低至6.1 cm3/(N·m)。